总站·浙江在线 浙江网闻联播 《浙江日报》 《丽水日报》 《处州晚报》 ;新闻热线:0578-8061733 8062468 投稿邮箱:zgsynews@163.com |
|
自信男人自创名牌女装 来源: 松阳新闻网 作者: 陈 剑 编辑: 吴胜 2014-12-04 把自有品牌做成为东欧名牌 1997年至2003年,纪东威的外贸生意日渐壮大,产品经常卖到“爆版”(货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)。 2003年的“非典”使他的生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,然而正是这段清闲的时光给了他深入思考的时间。 生意越做越大的他考虑到,如果继续给别人的服装做代理,永远做不成最大最强的那个,要做就做自己的品牌。只有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工厂后,才能抢在市场前面生产出下一季的新货,才能稳定客户群,才能形成销售网络,更好地抵御各类危机。而且经过这么多年市场的历练,他对整个行业已有透彻的了解,完全掌握市场趋势,深知客户需求,有忠诚的客户群,同时也有相对雄厚的资金积累——所有的一切都水到渠成。 于是,“非典”疫情减弱后,他只身前往广东,指导服装生产厂家进行生产,并将自己的俄文名字“DIMA”注册为品牌商标。这个俄文名是他刚到雅宝路时,一位外国客商给起的,他对它有了感情。 在广东的面料工厂,他发现了一种名为“仿羊绒”的料子,觉得触感很好,价格也不贵。他认定这一面料做成的衣服一定有市场,于是马上采购了大批面料投入生产。成衣生产出来后,果然热销,供不应求。他马上斥资垄断了当时所有制造“仿羊绒”面料的原材料,加紧生产成衣。 2003年,雅宝路的外贸毛衣市场上,“仿羊绒”毛衣成了最热门的服装,手中握有垄断资源的纪东威也成了最大的赢家,仅其中一款毛衣半年时间里就卖了几十万件。 这一年,来雅宝路进货的几乎所有波兰商家都直接找他拿货,指名要“DIMA”的货。他那两间位于吉利大厦的店面随时都有客户在谈生意,店门口一直排着等待下订单的客户。 2004年到2006年间,纪东威的生意好得“一塌糊涂”,产品远远供不应求。很多客户一收到货后就“返单”要求再发货;更有甚者,还没收到货,就马上“追单”订货。 当时,他家每天的发货量最多时有近两万件,最少也有近一万件。货量大了后厂家根本来不及生产,最后他只能有选择性地接单,做期货。大单直接从广东的工厂发货,每月数十个集装箱地往国外发。生意如此繁忙,辛苦劳累自不用言,但小两口心里美滋滋的。 然而,有同行看到纪东威生意如此火爆,便偷偷拿他的货进行仿版。他放在打包站的货包经常被划开口子,丢失几件衣服。并且打包站里竟然出现同他的商标和包装一模一样的仿制品。 虽然盗版严重,但纪东威没被吓到,他坚持品位和质量,引领市场,并有一帮坚实的“粉丝”簇拥着。 “客户都是跟着我走,我出什么货,他们拿什么货,因为他们拿什么都好卖,都赚钱!”纪东威很自信。 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,他觉得“卖毛衣就是卖面料”,把握面料的趋势,开发新产品是关键,所以他的品牌每年必定出新面料、新产品。他对自己的眼光很自信,捕捉市场潮流信息很敏锐,所以他的产品设计总能抓住眼球,以百看不厌的简单大方款式为主。 如今“DIMA”这个女装品牌在东欧已成知名品牌。波兰、捷克等地的中年女性都推崇这一品牌,在接送孩子时碰上同穿“DIMA”的家长还会颇具自豪感地交流。 “我的产品就算过季了,不好卖了,也不打折销售,这样对每个客户都平等,他们也不还价。我就是要给他们‘名牌’的感受。”纪东威有自己的品牌定位和追求。
|